您现在的位置:紫荆在线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对于家乡情感的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并展示非遗传承成果,近年来我省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找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联系点。通过这些努力,非遗得以焕发活力。

  一年后,“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记者团来到了这个地方,见到了省人大代表、运城博物馆副馆长卫玉敏。他仍然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夏县师村遗址的石雕蚕蛹、东庄彩陶盆、倗国墓荒帷...每件文物他都看得特别仔细。”记者团对卫玉敏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了解了他对于文物保护和发展的看法。卫玉敏表示,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也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认为,文物保护是传承中华文化、维护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他还向记者团介绍了运城博物馆的发展情况,以及近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30多年奋战在文博一线、就职于多家市县博物馆的卫玉敏曾经跋山涉水参加过全国文物普查,排除万难参与筹备过运城博物馆新馆建设,精心策划主持过多个精品展览,也周密细致接待过八方来宾。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是人大代表应有的奋斗姿态。卫玉敏与运城博物馆同事一道忠实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带动运城博物馆文物藏品越来越多、展示水平越来越高、文创产品越来越火。

  “10675件!省考古研究院一次性就向运城博物馆移交上万件运城出土文物。”卫玉敏表示,这是近年来我省考古发掘单位向地方博物馆集中移交发掘出土文物规模最大、件数最多、涵盖历史跨度最广的一次。

  去年全省两会期间,卫玉敏提出了加快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建议。他建议我省作为文物大省,应进一步运用数字化手段,做足文物数字技术研发、文物数据采集应用、文化传播传承三篇文章,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工作。这个建议得到了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和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同。迄今为止,我省云冈石窟、佛光寺、永乐宫等14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家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全面实施了数字化保护,初步建立了重点文物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

  选泥、炼泥、设计、制坯、雕刻、焙烧……绛州澄泥砚的60多道工序,是省人大代表、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蔺涛与父亲蔺永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详查相关史料和反复试验的结晶。父子两代人让这个失传300余年的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以崭新的艺术形式重回大众视野。

  5月16日,记者跟随“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记者团走进位于新绛县王庄村的绛州澄泥砚文化园,只见精品馆中陈列的500多方澄泥砚雕刻精美、造型多样,令人大饱眼福。

  “一方砚的生产周期一般是一年,仅澄清过滤就需四五遍,过滤后的泥要包覆塑料膜静置6个月,定型阴干还需3个月,成品率只有三成。”蔺涛介绍。

  为了使绛州澄泥砚的品牌立起来、走出去,蔺涛潜心创作,自主开发了数十个系列产品。他从当地历史故事中寻找灵感,创作了嫘祖养蚕砚、舜吟南风砚等古中国系列砚;挖掘山西各地文化特色,推出“一县一砚”等。

  如今,这一方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小砚台”,早已从翰墨留香的文房中走出来,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宝藏”。

  “你能想象到我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去清华大学进修学习吗?”16岁就来绛州澄泥砚研制所上班的张迎利,谈起多年前的那次经历,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在去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文房四宝用品制作砚雕技能竞赛”决赛中,张迎利获得“全国澄泥砚雕刻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师傅经常说,成功就是熬。一辈子坚守做一件事,做到极致你就成功了。师傅是这么做的,我也是这么认为更是这么学的。”张迎利感慨地说道。

  制作一方砚台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培养像张迎利一样的非遗传承人,需要投入更多的心血。目前,绛州澄泥砚研制所40多人的团队中有1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3名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博物馆是非遗文化的载体。今年全省两会期间,卫玉敏提出的“从省级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调拨一批运城出土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充实运城博物馆展陈内容,提升展陈质量”的建议,受到省政府的重点督办。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结合职责分工,认真研究该建议,予以充分吸纳。

  列席运城市两会时,卫玉敏针对新绛县群众提出的文旅产业发展瓶颈,提出“擦亮古绛州品牌、打造全市独具特色的旅游名城名县名镇”的建议,得到了新绛县领导的重视和采纳。

  作为文化旅游战线基层代表,卫玉敏围绕全省文旅产业富民、强化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内容还提出了多条建议。这些建议从灿烂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赓续红色血脉中激扬斗志,为我省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作为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蔺涛一直致力于提升绛州澄泥砚的影响力,希望让民众通过澄泥砚了解绛州古城,推动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为此,他一直在不断努力推广澄泥砚的制作技艺,并希望通过传承和保护澄泥砚制作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绛州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古城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今年的全省两会,蔺涛提出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保护传承,助力千年古城‘活’起来”的建议。他认为,文物保护和传承是古城保护的重要措施,也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内容。因此,他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支持和投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古城的保护和活化利用。

  作为一名当代的非遗传承者,我认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而绛州澄泥砚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手艺,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文化遗产。因此,我将致力于保护并传承好绛州澄泥砚这一传统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并认识它的独特魅力。除了保护和传承,我还将继续大力开展一系列创新与研发的活动,不断将绛州澄泥砚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